您当前的位置:家居产业网 > 新闻 > 正文

筑巢论坛成都站——解析设计逻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1-06-25 08:35:37  阅读:94974+
筑巢论坛成都站——解析设计逻辑

引言:筑巢论坛从2012年开始至今,历经8年的时间,走过200多座城市,邀请专家近300人,参加人数达到近十万人次,真正的将筑巢论坛由专业推向公众。本年度筑巢论坛重在回顾金奖作品,分享金奖设计师参赛经历与成长历程,共同展望未来设计趋势,探讨奖项的多重价值百科。

2021年6月8日,阔别两年的筑巢论坛在成都市筑焱设计开启。筑巢论坛成都站以“解析设计逻辑”为主题,邀请了ACE谢辉室内定制设计服务机构设计总监谢辉、壹阁设计顾问Denny Ho讲述自己的作品,这两位设计师都与筑巢奖有很深的渊源。同时邀请到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周炯焱老师进行点评,周老师作为筑巢奖的老朋友,也分享了从参赛到参评的心路历程。

Denny:跳跃思维,重视自我表达

Denny Ho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设计是什么?“我在做设计过程中是一直去寻找问题,通过查找问题之后,再去设计我们自己所看到的这些东西。”Denny这次分享的主题是“跳跃思维”,但其实这种跳跃中隐含着逻辑。从一开始,可以看到的4个元素是从宇宙到沙发,这是从宏观角度到微观角度对空间的一个思考。

紧接着Denny阐述了空间与人的关系,他认为人来到空间的理由非常重要,同时提出五感与设计的关系,当五感都能平衡的情况下,也就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都能满足时,人的体验感就会达到极限。Denny提到,现在有一些网红设计,传达视觉冲击力的背后其实仅仅满足了五感中的其一。设计最终不是为了照片好看,而是让客户去体验和感受让空间给家庭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作为第十届筑巢奖初评评委,Denny Ho坦言在评审过程中很多设计其实是大同小异的。他认为第一个原因是被迫市场化,受大众和市场的取向影响,大众喜欢什么,设计师就往什么方向去做;第二个原因就是设计师想表达的东西只是从不同平台收集回来的,最终让客户买单。这无疑加大了评审的难度,同质化中缺乏亮点。

他认为设计应该重视自我表达,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塑造人,每个人对审美有自己的定义。同时引出设计在地化的概念,不同的城市承载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设计也要随着当地的文化去拓展。

Denny Ho建议设计师们在做任何作品的时候,先给这个作品写一个故事。他用自己参与设计的两个咖啡厅的案例作品进行对比:

TIC酒吧命名化用了时钟摆动的瞬间,融入成都当地的生活方式,整个咖啡厅作为一个现代压力的防空洞,关键词是破碎、重组和希望,外观使用老旧木头营造凌乱的破碎感,内里沿用老物件进行空间重组,通过人造天井模拟的自然光来表达希望。

jú也来自成都本地的方言,也就是喝一口的意思,这个空间更加柔和和舒适,Denny将它比作子宫一样可以栖居的地方。

这两家店是同一个老板,在设计概念上也能看到相似的地方,比如防空洞和子宫都有包裹和安全的意味,但同时它面对的客群非常不同,jú会有更多年轻人来打卡,TIC会吸引更多想静心聊天工作的人。所以Denny Ho认为网红店这个词不是不好,只是应该做到如何去吸引适合这家店的人群。

谢辉:筑巢与我的十年

谢辉笑言自己和筑巢奖的缘分很深,2021年是筑巢奖的第十届第十二年,也是她自己开工作室的第十一年。自己从参赛到获奖再到参评,一路感受到非常的不易。

她把自己的设计之路分成三个阶段:

谢辉坦言在2010前的一些项目为设计而设计,当时最希望做出最独特和华丽的空间。这些设计过了十年之后,业主仍然会联系她询问有哪些地方应该怎么调整,她很感激业主的信任。

到了2015年前后就是学习和总结的阶段,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精装房改造项目非常多。虽然仍摆脱不了在装饰上面花功夫,但她找到了合适的引路人和灯塔,看到了真正意义上打动人的住宅案例,慢慢开始转变。

到了2020年,她终于脱离了装饰性等技术方面的东西,更关注空间带给人的启示,如何去契合一家人的气质,怎么把真正的生活融入到设计里。

她认为真正动人的设计一定来自于自己的生活,人与空间会有情感的连接。谢辉所创办的ACE室内设计更是倡导“健康住宅”理念,第一个维度是: 物理上的健康,关乎身体感受和舒适度。作为设计师,需要用设计手段,去解决通风、采光、换气、潮湿等问题,更接近设计的本质,彰显设计的价值百科。而第二个维度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好居住状态的问题,即“心理感知”。所以我们设计师更应该思考如何让空间与人的内心产生情感联系,满足居住者内心的精神诉求,创造适合居住者自身特质的空间氛围。

谢辉现场分享了第九届筑巢奖金奖作品,这个设计基本满足了业主一切物理性的需求,比如要有能容纳40个人一起吃饭的空间,更满足了业主在空间中希望实现的精神诉求。

谢辉曾在书里看到过中村好文的一句话,“所谓住宅不仅仅是一个让人的身体栖息在内过日常生活的容器,住宅还必须是让人内心安稳地、丰富地、融洽地、持续住下去的地方。”她认为健康住宅就是让人身和心都愉悦的空间。作为住宅设计师,在设计一个空间的同时,其实是在设计一个带有母性怀抱的一个温暖的空间,这是在设计一个归人的故乡,是一个很重大的责任。

周炯焱:从做房子到做“家”,从做装饰到做生活,从仪式感到日常感

周老师听完两位设计师的分享,很有感触。他用两个词来概括谢辉的分享:改变和成长。谢辉在人生上的转变、设计上的转变,实际上是从做房子到做家这样一个转变,是从做装饰到做生活的一个转变。周老师说,这也反映了筑巢奖的一个改变。回顾自己曾经得奖的经历,到之后自己每年都参与评审,设计师的人在成长、设计在成长、整个设计发展历程都在成长,大众对设计的接受度也从仪式感最后过渡到日常感。

周老师还认真地回答了Denny Ho在分享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什么是设计?标准教科书的答案中,设计就是从创造一个方案到把这个方案实施出来的过程。但周老师认为,从跳跃到思维的过程就是设计,设计师要解决的是把在内心里跳跃的东西抚平成涓涓细流,让空间变得流畅、有节奏、有秩序。换一种说法就是,从思维跳跃到思维逻辑的这个过程,就是设计。

周老师说,“从好看到好用,这个是两位设计师共有的特点。我觉得今天最重要的是给带大家带来一个设计,不但是好看,关键是好用。而且以后的设计,以后我们所有的东西,更多是为人所用。”这也和筑巢奖的价值百科观不谋而合,要做实事,关注民生。

筑巢奖组委会秘书长李萌在发言中提到:“十”是一个非常圆满的数字,筑巢奖今年是第十届,希望在年轻设计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最需要被提拔的时候,最需要崭露头角的时候,通过奖项脱颖而出。希望更多年轻的设计师朋友们能够和筑巢奖一起成长,一起见证未来的发展。

原标题:筑巢论坛成都站——解析设计逻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